“走大路通大陸—台灣青年2017圓夢工程”座談會順利召開
來源:台灣一帶一路經貿促進協會 20171009
10月8日由台灣一帶一路經貿促進協會及台灣中華青年創業聯誼會聯合主辦的“走大路通大陸—台灣青年圓夢工程”青年互動座談會在台北成功舉辦。會議以「我的未來不是夢,無限機緣在大陸」為主題,多位青年台企代表向參與座談的台灣青年分享了大陸創業就業經驗,並介紹了相關市場環境。
「不管你就讀哪個專業,想從事哪個行業,對台灣青年來說,大陸是最好的出路。」理事長汪誕平在致辭上提到,現在的大陸不僅是全世界第一大市場,也是第一大工廠,大陸在科技方面的進步更是遙遙領先許多國家。理事長汪誕平同時也提醒台灣青年,大陸重視實力、能力,而不只是學歷。青年要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如果能力不行,在大陸不行,在台灣也不行。
近年來大陸掀起創業熱潮,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下,大陸已經被譽為全世界範圍內創業最容易成功的地方之一。這股熱潮也被台灣媒體廣泛報道和關注,相比起台灣的「悶經濟」環境,越來越多的台灣年輕人選擇到大陸發展築夢。
10月8日下午,由台灣一帶一路經貿促進協會及台灣中華青年創業聯誼會聯合主辦「走大路通大陸——台灣青年圓夢工程」的青年互動座談會在台北舉辦,座談會邀請許多在大陸各個省市有過創業就業經驗的台企年輕人現身說法。未來這類活動還將通過青年圓夢工程服務隊拓展到台中和高雄,讓更多台灣青年有一個公平認識大陸環境的機會。
同樣是「海歸」 兩岸薪資差十倍
作為此次台灣青年圓夢工程活動的召集人,英國倫敦大學博士畢業的台灣青年張凱鈞,從前年開始到廣東創業,並創辦了以物聯網科技為中心的聯速兩岸園區。昨日,他在接受導報駐台記者採訪時提到,年輕人創業成功要有四個條件:「目光如炬,雙肩似鐵,胸懷四海,風雲際會。」張凱鈞說,其中最重要的是風雲際會。「要選擇對你最有利的地方,才會有前途。」
張凱鈞強調,創業是一條九死一生的路,無論在哪個地方創業都有失敗的可能。但就目前兩岸創業環境來說,台灣的市場太小,創業成功率自然就低。「你花幾百塊錢的飛機票到大陸去,創業成功的幾率可能翻倍,甚至增加五倍或者十倍。不管多少,都是創業者應該爭取的。」
而在青年就業方面,張凱鈞則以自身經驗為例子。「我們同樣在三年前從英國回來的,有大陸同學也有台灣同學,分別在大陸和台灣就業,現在薪水相差十倍以上。」張凱鈞說,兩岸同文同種,所以對於台灣年輕人來說,最容易落地、最適合創業就業的地方就是在大陸。
融入後發展 青年創業靠實力
創業總會遇到困難,靠的都是真才實幹。正如汪誕平理事長提醒台灣青年時說的那樣,大陸重視實力、能力,而不只是學歷。所以台灣青年應該努力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編織自己的人脈關係。不然不管在大陸還是台灣,都沒有出路。
速度與空間 吸引台青「登陸」
「不管你就讀哪個專業,想從事哪個行業,對台灣青年來說,大陸是最好的出路。」台灣一帶一路經貿促進會理事長汪誕平在致辭上提到,現在的大陸不僅是全世界第一大市場,也是第一大工廠,大陸在科技方面的進步更是遙遙領先許多國家。
大陸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是吸引台灣青年「登陸」的關鍵。廣州「台灣青年之家」會長鄭明嘉表示,今年暑期他們首次組織了台灣17所大學共137名學生到廣東實習,這些學生中有120個此前從來沒去過大陸,在經過八周的實習後,問卷調查數據顯示有48.88%的學生表示在畢業後一定會到廣州就業,另有22.1%的學生表示有這個可能,加起來超過了七成。
鄭明嘉說,在台灣,年輕人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低薪,而且這個問題一直沒能得到解決。「台灣現在的年輕人,畢業後工作五到十年,可能從22K升到3萬5或者4萬,從此‘卡住’。」而在大陸前景廣闊,未來無論是在薪資上漲幅度,還是職位晉升方面,都還有很大空間。
台灣青年聲音:我的未來不是夢,未來機緣在大陸
會議上許多去過或者想去大陸的台灣青年,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看法。台灣中原大學的學生王璿瑞,幾年前帶著自己的項目團隊到上海參加青年創業大賽並獲得優勝。此後他跑遍大陸各地,瞭解相關的市場和資訊,也一步一步地積累自己的人脈,組建新的創業團隊。提到想給台灣青年什麼樣的建議,王璿瑞表示,大陸的市場很大,競爭也很大,青年創業者先不要想怎麼成功,而應該多思考怎麼融入和生存。建議台灣青年首先要考慮我們怎樣融入到大陸,去落地生存,再考慮怎樣成功。台灣青年要參與到大陸企業中,學習成長。同時,如果想要去大陸,就「放寬心,各地去看去交朋友,瞭解當地資訊和文化。」
另一名在台灣活動公關公司擔任策展業務的台灣青年游勝翔則表示,不想待在台灣「坐困愁城」。「現在可能很多大陸遊客來台北都會覺得台北是個三線城市,真的很不爭氣。」他說,大陸各省市有很大不同,台灣青年應該尋找適合自己的優惠措施,再將自己的創意結合其中,從差異性中尋找機會。即使是從二三線城市入手,也能打出自己的名號。
前來參加座談的劉惠喬,是一位就讀高二的女生。她覺得,現在台灣的學生知識狹隘,「他們聊偶像、明星,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只聊這些,還應該考慮未來怎樣做。」她計劃高中畢業後去廈門讀大學,並主攻設計和文創。這次來參加座談,就是希望瞭解大陸發展趨勢,並考慮自己未來要怎麼發展。「我覺得台灣地域太小,大陸和世界才是我們未來發展的地方。」